“下枧河水天上來,,碧水繞過萬重山,。竹林婆娑畫眉唱,,歌圩盛宴魚兒歡,?!睔g快的曲調(diào)、優(yōu)美的歌聲正從三姐故里景區(qū)傳出。這是我校音樂舞蹈學院教授唐代俊帶領學生拍攝宜州民歌作品《五色飯 紅蛋蛋》參加廣西新民歌大會的場景,,也是她實踐教學的一個案例,。

唐代俊,廣西羅城人,,河池學院音舞學院教授,,首屆全國56個民族音樂舞蹈邀請展演仫佬族代表,長期致力于音樂文化的研究與聲樂表演的教學工作,,亦是山歌的守護者和傳承人,。

赴懷遠古鎮(zhèn)實踐教學合影(中:唐代俊、李可燕)
從小生活在山歌氛圍里的唐代俊,,十分熱衷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與傳承,。當朋友相聚,編一首山歌,,唱一唱家鄉(xiāng)美,,并用視頻記錄和分享有關山歌的點滴。很多外地人在抖音平臺上看到她拍攝的視頻,,紛紛表示“原來山歌是如此有趣,,還真有意思”。
為將桂西北民間山歌更好地融入高校課程,,唐代俊在音樂舞蹈學院開設了《地方民歌演唱與排練》這一特色課程,。該課程以民族語言、民族音樂元素為基礎,,運用現(xiàn)代的音樂創(chuàng)作理念和手法,,加入適當樂器伴奏,讓學生穿上民族服裝來演繹具有時代氣息的民族特色新作品,,展示桂西北民間山歌的藝術魅力,。同時,還充分運用具有歡快元素的彩調(diào)與劉三姐歌謠結合起來,,創(chuàng)作新的作品,。
在學習中,有部分學生想學卻苦于不會說桂柳話,,唐老師便耐心地教他們每一個字的音韻,、平仄與方言表達方式。因文化和語言的差異,,學生們接受程度深淺不一,,她還以大型彩調(diào)歌舞劇《劉三姐》各唱段為例講解、分析,,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角色,,通過引導式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接受,。教學中,她還穿插介紹地方民族節(jié)慶,、特色美食,、民族服飾、傳統(tǒng)習俗等豐富的內(nèi)容,,學生由原來單純的被動學習而轉入主動的個體體驗,。她表示,希望多組織學生參加實地實景的實踐教學活動,,讓學生真正走近劉三姐歌謠及其文化,。

“學校作為民族地區(qū)的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,我們有責任為傳承地方民族文化出一份力,。下一步,,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,讓更多學生將山歌傳唱下去,,真正讓山歌千人唱、萬人和,,傳播好山歌文化,。”唐代俊說道,。(文/蘇桃桃 張鳳丹 黃靜敏 覃鴻穎)